“智能化將是繼信息化之后,又一次攪動世界的創新浪潮。”在近日舉行的2016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上,工業4.0北京研究會秘書長胡虎表示。
胡虎說:“隨著智能技術不斷涌現,系統智能加速提升,科技與產品的智能化創新正在以集體爆發的形式顯現。以智能化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路上智能化 這是一次介于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之間的創新浪潮。”
“積木式創新”成趨勢
2016年智能化 在“阿爾法狗”戰勝人類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的帶動下,人工智能再次大熱。英特爾、谷歌、科大訊飛等行業龍頭企業都在從主營領域向其他端口創新拓展。9月,谷歌、臉書、亞馬遜、IBM、微軟5家科技公司宣布將成立人工智能聯盟。賽迪智庫信息化中心助理研究員劉鵬宇表示,協作發展成為人工智能生態發展的最大趨勢。
在人腦仿生方面,2016年的一項重大進展是身體殘障人士通過人機接口獲得了視覺和觸覺的功能延伸。劉鵬宇預測,2017年,內腦芯片和內腦計算機都將會有小規模商業化運行。
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方面,今年8月推出的口袋妖怪游戲風靡全球,引爆了行業春天。劉鵬宇指出,設備成本過高是這兩項技術目前發展的最大阻礙,如微軟產品需要3000美元左右,無法進入尋常百姓家。他認為,2017年增強現實會再次超越虛擬現實,通過跟可穿戴設備和智能終端的融合,尤其是和手機的融合,快速發展。
劉鵬宇表示,2017年分工合作、協同創新的趨勢將更加清晰,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最終搭建起全行業的“積木式創新”。
“變道超車”
麥肯錫發布的一項展望報告,列出了決定未來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智能汽車排名第六,預估在2025年的潛在經濟影響為0.2萬億~1.9萬億美元。
智能制造本身是一個包含智能產品、智能生產和智能服務的生態體系。賽迪智庫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是實現智能制造的代表性產品,它搭載了先進的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并且融合了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具備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的功能。因此有人將其通俗地比喻為“裝著四個輪子的大手機”。
左世全表示,駕駛輔助系統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落地內容。目前,一些高端汽車品牌陸續推出具有高級駕駛輔助功能的新車型,包括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剎車、車道保持、自動泊車、疲勞預警等。
“技術創新才是真正的核心。”左世全表示,樂觀預計,智能車可能在2025年真正進入大眾視野,市場份額預計不超過10%。“我國應該把握住這次‘變道超車’的機會。”
創新松綁
胡虎指出,在人工智能行業中,學術模型和工程產業化之間尚存在巨大的鴻溝,要引發新工業革命,前提是產業協作,而產業協作的前提是統一工作語言。去年9月,中國、德國和美國在德國海德堡開展了智能制造的系統架構、工業4.0參考模型和工業互聯網參考模型架構的互認以及交流??梢哉f,全球競合成為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也指出,從全球范圍來看,“積木式創新”正在成為趨勢——企業只做創新的一個環節,完成后與別的環節對接,不同企業在創新鏈條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在對硅谷的科技創新考察后,薛兆豐提出創新的三大趨勢。第一,科學家憑興趣創造的時代已經過去,科研機構成為經濟的引擎,而資本的注入也重新塑造了大學和研究機構;第二,發明人包辦的時代已經過去,商業資本推動科技創新成為常態;第三,僅靠財務投資坐享其成的時代過去,依靠產業戰略投資才能分到更多利潤。
針對這些新趨勢,薛兆豐對我國新一輪創新浪潮提出三點建議:第一,為創新確權;第二,監管為創新松綁;第三,行動起來。“創新背后有規律和趨勢,依賴深刻的制度安排,我們不能光喊口號,得在制度建設方面為創新確權。”薛兆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