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那么高端裝備制造業則是高端制造業的主要部分,是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因此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必須高度重視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加快推進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力爭在若干關鍵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近年來,通過實施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以及民機科研、高技術船舶科研、智能制造等一批創新和產業化專項、重大工程2016 2016年2016 一批標志性、帶動性強的高端裝備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肩負使命 航空裝備結碩果
2016年12月25日高端,中國商飛公司C919飛機首架機交付試飛中心。目前C919大型客機完成大部分地面試驗高端,明年初即將首飛。C919中型客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性工程高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此外裝備制造業,我國大型客機發動機的驗證機由初步設計階段轉入詳細設計階段;經過14年努力裝備制造業,我國首次全面按照國際適航安全標準研制的兩架ARJ21-700新型渦扇支線客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裝備制造業,標志著我國大型民用飛機“三步走”戰略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還有AG600大型滅火救援水陸兩棲飛機2016年7月實現總裝下線,將為我國海洋開發、森林防火、應急救援提供高效的航空裝備;運12F輕型多用途通用飛機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適航證,具備了進軍發達國家市場的條件;中國航空發動機公司正式成立,“兩機”重大專項全面啟動。配裝國產渦軸16發動機的新一代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直15/AC352實現首飛。
國家名片 軌道交通裝備成為發展急先鋒
軌道交通裝備產品作為我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代表,得到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支持。李克強在考察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時曾說:中國裝備走出去,機車車輛是代表作。
2016年,中國標準動車組成功完成世界首次420km/h交匯試驗,并進行載客試驗,160km/h城際動車組完成運行考核獲得制造許可。
到2025年,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要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體系,在主要領域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境外業務占比達到40%,服務業務占比超過20%,主導國際標準修訂,建成全球領先的現代化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占據全球產業鏈的高端。
提高技術門檻 規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在1月14日的電動車百人會2017年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已經做到全球領先,技術水平在顯著提升,產業體系基本建立,企業競爭力得到了顯著增長。”
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功研制了世界首款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比亞迪自主研發的純電驅動新能源汽車系列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產業規模居世界前列。
苗圩介紹,未來在頂層設計上,工信部牽頭編制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了未來10年發展方向、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取向。為了實現規劃的目標,擬將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完善政策體系,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健全法律法規;加大研發支持;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國際化發展;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等。
經略海洋 裝備先行
船舶工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資源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國家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基礎和重要支撐。
2016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取得長足發展:自主研制的“海斗”號無人潛水器完成最大下潛深度10767米,成為繼日本、美國之后第三個擁有研制萬米級無人潛水器能力的國家;21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承接批量訂單;世界首制極地模塊運輸船、世界最大噸位的10萬噸級半潛運輸船建成交付;中船集團與意大利芬坎蒂尼合資成立郵輪公司,我國豪華郵輪設計建造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我國要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建立自主可控的裝備體系,必須掌握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等高端裝備的自主研制能力。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南海開發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對海上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空間開發等相關裝備的需求將更為急迫,也對我國高端海洋裝備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源基石 電力裝備為工業發展添動力
電力裝備是實現能源安全穩定供給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近年來,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發電成套裝備、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裝備、智能電網用成套裝備等為代表的電力裝備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具有標志性的重大技術裝備及產品包括:
2016年1月世界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成功投產;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1200萬千瓦)、輸送距離最遠(3324公里)、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按計劃推進,完工率接近40%。
此外,我國全面掌握在運煤電機組“超凈排放”改造技術,累計改造在運煤電機組近1億千瓦,占煤電裝機十分之一,改造后機組排放指標達到燃氣機組水平。其中工程用開關、變壓器等關鍵成套裝備基本實現自主化。
還有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和水電機組、百萬伏級特高壓交流輸電設備、百萬噸級乙烯裝置關鍵設備,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智能制造 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搶占制高點
“中國制造2025”將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列為“加快突破的戰略必爭領域”。
2016年我國高速/高效/高精、多坐標/復合/智能型、大規格/大噸位/大尺寸數控機床等一大批新產品相繼進入重點應用領域,其中高精度數控齒輪磨床、高精度/高效/復合數控磨床、多軸控制/精密重型機床、數控沖壓生產線等產品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不僅為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等四大用戶發展提供了裝備保障,也助推機械工業邁向中高端。
如濟南二機床大型全自動沖壓裝備不僅為國內汽車企業提供70多條沖壓線,而且成功出口美國福特公司9條生產線;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在四代機批產技改中一次性采購沈陽機床14臺高速五軸加工中心;32束絲復合材料自動鋪放機在航空航天大型復合構件中成功投入使用;高溫合金航空發動機葉片五軸聯動加工中心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多通道、多軸聯動等高性能數控系統系列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主要技術指標已基本達到國際主流高檔數控系統的水平,實現了為多種高速、精密數控機床配套。高檔數控系統在重點軍工企業實現小批量應用,僅在沈飛公司就有30多臺國產數控系統配套機床并投入生產使用。
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迎來其戰略性的發展契機。沈陽新松研制成功首臺柔性多關節機器人、雙臂協作機器人,中信重工防爆消防滅火機器人。
民之所愿 高端醫療裝備亟須加速推進
“中國制造2025”也明確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作為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
2016年11月15日,首臺自主研制國際領先的112環全數字化光導PET-CT進入三甲醫院臨床使用。上海聯影自主知識產權112環數字光導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動態多極3.0T磁共振系統、實時多維全息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mrCT)等實現國內首創。骨科手術機器人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影像設備的核心部件平板探測器實現國產化。
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高端醫療裝備主要依賴進口,成為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之一。發展中國高端醫療器械,提升中國品牌。逐漸擺脫高端醫療器械依賴進口的局面是“中國制造2025”的應有之義。
糧食安全 靠先進農機裝備來保障
農業機械裝備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資源有效利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不可或缺工具,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產增效、改變農民增收方式和推動農村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6年,我國26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和10公斤/秒喂入量谷物聯合收割機投放市場。棉花、番茄、甘蔗、花生、甜菜等經濟作物收獲機械填補國內空白。
作為“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十個領域之一,農業機械裝備制造業將通過瞄準高端農業裝備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適應性技術難題,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農業裝備的深度融合,以實現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專業化為目標,以發展先進適用、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高效率的環保型農機產品為載體,提高農機產品的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能力,提升現代農業生產水平,同時致力于推進基于農業生產的作業、服務、信息等多方位支持的全程解決方案,促進農業裝備產業升級,并邁向農業機械裝備制造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說:“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立足當前,我國在一些重大領域和項目上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信部近期已公布的我國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展望未來,我國的裝備制造還需整體向高端攀升,在全國形成全民推動、成果示范的良好社會氛圍,助推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