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19:00,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二樓新聞發布廳舉辦第二場集體采訪,邀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楊杰,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錢煥濤,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分別出席。
張禮立:做好五個注重十九大 實現新型工業化的四大收益
中國“智能制造2025”的概念自2014年底首次被提出后十九大 對正處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重塑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歷史性交匯時刻的中國制造業,提出了由大到強的發展的方向,把制造業和信息化在科技與制造融合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智能制造,加速了中國新一輪產業與科技變革。
正如苗圩部長所言智能制造,無論是基于從兩化融合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還是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在過去的五年里,我們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正走在推動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形成價值互聯網的新全球領導。
工業的創新一定是以用戶需求為“主要聚焦”。工業制造企業在努力保持自身的獨創性同時,要貼近客戶的需求,注重市場,從行業與應用入口抓好創新。要注重企業架構與治理在工業與信息產業企業的實踐,讓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思路落地。智能制造的絢麗的未來需要我們努力做好協作、跨界、強化組織與文化的創新,在注重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工作同時,注重中國工業和信息產業的人文建設。
加速創新,放眼未來,走向全球,在高速發展文明的過程中不能拋下了我們的文化,努力實現長期與短期收益共存、軟實力與硬實力并舉、科技與管理共進、文化與人才共繁榮的四大方面收益。讓智能時代的新人文成為中國工業與信息企業走向世界的加速器。(張禮立,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
王飛躍: 利用智能技術創出一條中國工業和信息化智慧大道
中國要在新時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必須首先從制造大國變成制造強國,這是無法繞過的必由之路。而且,十九大之后,新時代的中國制造之路還必須有新起點、新理念、新使命、新任務、新面貌;我們不但要有工業互聯網,還應創立新的工業智聯網;不但要有數字“雙胞胎”, 還要有軟件定義的工廠;不但要有以CPS為中心的工業4.0, 而且還要創一條人物機CPSS一體化的工業5.0智能制造之路;利用智能技術,創出一條中國的工業和信息化智慧大道,換道平行超車,這就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根本動機和歷史使命。(王飛躍,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趙國棟: 智能汽車就是穿起戰略新興產業的項鏈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集體采訪安排的幾位嘉賓,非常有代表性,他們的交集,恰好就是融合多個產業的智能汽車。管工業與信息化融合的苗部長,管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基礎服務服務的楊董事長,造成的代表徐董事長,還有管“落地”的地方經信委錢書記。
產業發展理論注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理論研究、實踐。智能汽車就是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芯片、新材料、新能量、通信、金融、安全深入跨界融合的典型代表,是帶動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抓手,也是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升級的抓手,完美體現戰略新興產業的高度融合。智能汽車技術上高度集成,產業上高度融合,如果大家把航空發動機比作工業王冠上的明珠,那么智能汽車就是穿起戰略新興產業的項鏈。極具引領性、變革性、突破性。(趙國棟,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關村大數據聯盟秘書長)